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(初中生必背古诗译文作品赏析)

时间:2023年09月14日 20:38 | 来源:西安社保查询网 | 阅读量:10
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
出自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
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(初中生必背古诗译文作品赏析)-第1张图片-西安社保查询网

注释:

左迁:贬谪、降职。古代人尊右卑左,故把降职称为左迁;

龙标:古代地名,唐朝置县,在今湖南怀化一带;

杨花:诗中指柳絮;

子规:指杜鹃,“子规啼血”形容哀痛之极;

五溪:即雄溪、满溪、酉溪、沅溪、辰溪,存争议;狭义的五溪指怀化市内沅水支流,巫水、渠水、酉水、㵲水、辰水等,古称“武陵五溪”。

夜郎:汉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,称为夜郎。唐时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,李白“永王璘案”后,曾流放夜郎。

诗文大意可解为:

柳絮落完之时,杜鹃开始啼叫,闻听你遭遇贬谪,不幸迁龙标尉,要经过五溪之地;

恨不能亲自相送,愿将这颗愁心托付给明月,希望能伴随你一直到夜郎以西。
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(初中生必背古诗译文作品赏析)-第2张图片-西安社保查询网

公元748年,王昌龄结束了江宁丞8年的任职,因事贬龙标尉,至于因何事被贬,史书中并无记载,《新唐书》只言“不护细行”,猜想也是些琐事惹怒了权贵。

当时王昌龄由金陵赴龙标,曾有诗与皇甫岳:明主恩深非岁久,长江还共五溪滨。

从这里可以看出,王昌龄内心颇有不甘,“皇恩浩荡但不久长”,并且他在诗中也提到的“五溪”,说明这是必经之地。

抵龙标后,王昌龄有诗《龙标野宴》:莫道弦歌愁远谪,青山明月不曾空。

这两句诗依然充满了一些幽怨。

史书中说王昌龄“不护细行”是有原因的。

此前,公元744年,王昌龄因事滞留长安,曾与王维、辛渐、李白有过交游,送辛渐时,王昌龄有诗: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(初中生必背古诗译文作品赏析)-第3张图片-西安社保查询网

“冰心”喻纯洁之心,而“玉壶”指高洁的胸怀,说明此时他又遭到了弹劾,于是为自己辩白。

总之,王昌龄性格直率,一身江湖气,很容易得罪人,这也他官运不佳的主要原因。

所以后来李白曾有诗:我愿执尔手,尔方达我情。相知同一己,岂惟弟与兄。抱子弄白云,琴歌发清声。临别意难尽,各希存令名。

这首诗,是李白规劝王昌龄一起幽居,远离朝野纷争。

值得一说的是,李白与王昌龄这次在长安相聚时,他已经出翰林了。

故李白亦有《玉壶吟》一首:世人不识东方朔,大隐金门是谪仙。

所以你看,凡事皆有因果,此时李白与王昌龄能深交,是因为经历相似,惺惺相惜。

而王昌龄贬龙标时,李白恰巧也在金陵,但王昌龄收到调令前,他游扬州去了,等复归金陵时,才听说他被贬官一事,故赋诗遥寄。

这就是这首诗的来龙去脉。

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(初中生必背古诗译文作品赏析)-第4张图片-西安社保查询网

李白和王昌龄,一生大概有两到三次相聚。

第一次是公元740年,王昌龄从岭南复官北归,当时李白游苏、杭后至巴陵,王昌龄途中与他相遇,作《巴陵送李十二》:山长不见秋城色,日暮蒹葭空水云。

第二次就是长安一聚了,当时李白有《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》:送君此去令人愁,风帆茫茫隔河洲。春潭琼草绿可折,西寄长安明月楼。

第三次就是748年在金陵,此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。

但公元752年,李白游广平郡邯郸时,写下了那首《邺中赠王大》,相形之下,李白和杜甫自745年东鲁一别后,除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一诗外,就再也没在诗中提及过他,倒是杜甫为他写了很多。

这不是“亲戚有远近,朋友有厚薄”,而是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,人生匆忙,终归都有自己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