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轻如鸿毛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趣异也。”
轻如鸿毛,比喻一个人或者事物非常轻微,价值很小。
任安,字少卿,今属河南省人。历史上因与司马迁的互相通信而闻名。
公元前91年,朝廷中发生了一起巫蛊之祸,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,戾太子发兵追杀江充等,与丞相刘屈髦军在长安大战,任安当时担任任京城禁卫军军官的职务,戾太子命令他发兵,但他按兵未动。戾太子事件平息后,汉武帝认为任安“坐观成败,有不忠之心”,给他定罪后要腰斩处死。任安在几年前曾写信给司马迁,希望他“尽量推贤贤能之才为朝廷服务”。
直到任安入狱临刑前,司马迁才写了一封著名的回信《报任少卿书》。信中写道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这是由于他们用死追求的目标不一样罢了!”
轻如鸿毛 [ qīng rú hóng máo ]
鸿毛,大雁的羽毛。轻如鸿毛指像羽毛一样轻。形容非常轻微,不受重视。
鸿毛:大雁的毛。比大雁的毛还轻。比喻毫无价值。
梅伯死~,有何惜哉?◎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回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趣异也。”
例句:生命中有太多事,看似~,却让人难以承受。
反义词:重于泰山
成语接龙:毛森骨立→立竿见影→影影绰绰→绰然有余→余烬复燃→燃糠自照→照人肝胆→胆裂魂飞→飞灾横祸→祸盈恶稔→稔恶藏奸→奸淫掳掠→掠地攻城→城下之辱→辱门败户→户告人晓→晓行夜宿→宿学旧儒→儒雅风流→流金铄石→石泐海枯→枯木逢春→春诵夏弦→弦外之音→音信杳无→无动于中→中庸之道→道在人为→为虺弗摧→摧眉折腰→腰金拖紫→紫绶金章→章句之徒→徒劳往返→返视内照→照章办事→事以密成→成年累月→月明千里→里丑捧心→心腹之忧→忧患馀生→生龙活现→现世现报→报李投桃→桃花潭水→水过鸭背→背若芒刺→刺心裂肝→肝胆胡越→越鸟南栖→栖冲业简→简在帝心→心去难留→留有余地→地上天官→官运亨通→通情达理→理不胜辞→辞微旨远→远溯博索→索隐行怪→怪力乱神→神区鬼奥→奥援有灵→灵牙利齿→齿颊挂人→人穷智短→短绠汲深→深中笃行→行合趋同→同气连枝→枝词蔓语→语重心长→长算远略→略窥一斑→斑衣戏彩→彩衣娱亲→亲如骨肉
鸿毛:大雁的毛。比大雁的毛还要轻。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,对事情的发展,无关紧要,无足轻重。
司马迁,字子长,汉夏阳人。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,他自幼受父亲影响,十岁便开始阅读古文经典,从二十岁起,司马迁漫游全国,扩展了胸襟和视界,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。司马谈去世后三年,司马迁继承父志,担任太史令,有机会博览皇家图书典籍。经过四、五年的准备,四十二那年,他正式写作《史记》。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之际,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。
公元前99年,汉将李陵领兵五千抗击匈奴,不料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,在杀伤敌军一万多人之后,粮尽援绝,被俘投降,朝廷震惊,司马迁认为李陵有功于汉,投降出于一时无奈,必将寻找机会报答国家。正好汉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,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。汉武帝一听大怒,以为这是为李陵辩护,还有讽刺国舅李广利率领大军正面拒敌而怯懦无功的意味。
司马迁因此获罪,翌年被处腐刑,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侮辱。司马迁想到了死。人总是要死的,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,有的人比鸿毛还轻。想到著述还没完成,不应轻于一死,他终于从周文王被拘禁而写《周易》,孔子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《春秋》,屈原被放逐而赋《离骚》,左丘失明而有《国语》传世等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。
出狱后,司马迁忍辱负重,发愤着书,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《史记》,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。《史记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。
轻如鸿毛:比大雁的毛还要轻。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。